中國網周口4月15日電
(劉杰) 鄲城縣洺北辦事處胡莊行政村村民王某的3畝多責任田被人強行占用建成了“安置房”,多次有關部門才得知,原來她的責任田被開發商找人代替她簽下了協議。所謂的安置小區銷售對象只要簽一份協議,買房人即可變成“安置戶”。該占地是否合法,鄲城縣國土局三緘其口不予回應。
土地被占 祖墳不知去向
鄲城縣洺北辦事處胡莊行政村村民王某、郭某、曹某等六戶村民的責任田就在村子西頭,地處鄲城縣城西北角,連一條像樣的道路也沒有,一直無人問津。
隨著鄲城縣兩條道路(金丹大道和育新路)延伸工程的建設,加之鄲城縣中醫院新區在金丹大道和育新路延伸工程交叉口東南角興建,處于交叉口東北角的六戶村民的責任田也成為了寶地。
當地開發商王某以胡莊安置房的名義在上述六戶村民的責任田里興建了四棟八層樓房,每棟32套,合計128套住宅,分11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40平方米三個戶型。
村民王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其名下的近4畝責任田被占用,田地里的祖墳也不知去向。
“程序合法”?協議系開發商代簽
土地被占用后,王某多次找開發商、胡莊行政村、洺北辦事處、鄲城縣國土資源局討要說法。
國土局推給辦事處、辦事處又推到村里,最后村里出面找開發商和王某協調,均稱開發商王某占用耕地合法。此時,王某才知道自己土地被占是有協議的,協議上的簽字是開發商的合伙人代替自己簽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之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對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準、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論處。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簽合同即成安置戶 安置房還是小產權
鄲城縣行政服務中心規劃辦窗口工作人員稱該項目是以安置房報建的,但無法說明報建日期和相關規劃及建設手續是否經過審批、發證。
在所謂的“安置房”小區內,開發商介紹了小區房屋銷售情況,說是胡莊行政村的安置房,不對外出售。
但看完房子后,開發商支招,想買房子并不用找安置戶去私下協商,直接找開發商就行,每平方1800元左右。開發商帶買房戶和胡莊行政村簽訂一份安置協議就成了,協議簽訂后,買房戶搖身一變就成了安置戶。
所謂的安置房小區附近,有一塊《北安置房小區建設項目簡介》,清楚的顯示,項目系洺北拆遷安置小區,位于育新路北段路西,占地49.5畝。開發商王某建設的小區在育新路與金丹大道交叉口東北角,與標示明顯不符。
三緘其口 國土局拒不回應
4月12日上午,鄲城縣國土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局領導外出辦事,無法接受采訪。
根據國土局辦公室提供的手機號碼,該局陳局長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三次發送采訪短信,均無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