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2016搜狗聯盟峰會上,搜狗CEO王小川公布搜狗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但外界對此并不買賬。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于百度、谷歌等國內外已經將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公司,搜狗已經落后了多個身位,此時進行的人工智能研究更像是在拾人牙慧。
據王小川介紹,搜狗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要做的事情是,利用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相結合的人工智能結構,實現搜索和輸入法的自動問答。實際上,在國內外科技公司中,這種能夠實現自動問答的人工智能早已廣泛應用。2011年,蘋果公司已經在iPhone4S上搭載了智能語音助手Siri,而微軟也在2014年推出人工智能小冰。2015年,百度推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秘書度秘,更是能夠為用戶提供私人訂制、生活提醒等全方位服務。反觀搜狗,所謂的人工智能研究大都停留在炒概念的階段,距離實際測試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搜狗的人工智能研究僅涉及語音識別這一領域,落地產品除了被反復提及的搜狗輸入法再無其他,與其他企業相比顯得過于小家子氣。目前,谷歌、百度、IBM等公司的人工智能已涉及深度學習、自動駕駛、圖像識別等多個方面,并逐步實現人工智能與產品的落地結合。即便是在語音識別領域,搜狗也不占優勢。資料顯示,百度、谷歌等公司已經先后對自家的語音識別系統進行了開源。其中,百度已經獲得了404項智能語音技術專利,當前使用百度語音技術的App數量超過8萬款。在如此懸殊的差距面前,搜狗望其項背都十分困難,想要后來居上幾乎沒有可能。
實際上,搜狗曾經有過發展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的嘗試。在蘋果公司發布Siri后,搜狗曾推出自家的語音助手,可是由于技術上存在較大短板,該項目很快被叫停。此后,雖然王小川多次公開為人工智能站臺,并在AlphaGo戰勝李世石后創造“狗勝節”,但搜狗卻一直是人工智能的旁觀者。眼看著其他企業的人工智能逐漸從概念走到落地,搜狗再難心如止水,進而重新提出發展人工智能。相對于5年前的嘗試,搜狗在技術方面沒有明顯進步,貿然進軍人工智能恐怕會再度鎩羽而歸。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披上了人工智能的外衣,搜狗的發展依然沒能擺脫PC時代“三級火箭”的發展模式,即依靠搜狗輸入法的優勢,提高搜狗瀏覽器的安裝量,進而向用戶推銷搜狗搜索。只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搜狗瀏覽器逐漸被市場遺棄,“三級”扭曲為“二級”:靠輸入法截取流量給搜索。但這一模式仍不奏效,反因偷流量而頻繁遭到360等公司起訴。互聯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搜狗還是不放棄,仍試圖通過兩款老掉牙的產品講出個新故事,這反映出搜狗深陷轉型困局、創新能力缺失的現狀。
縱觀搜狗近年來的業務進展,不難發現其始終在原地踏步,變來變去仍是輸入法、瀏覽器和搜索這老三樣。即便是在抱上騰訊的大腿之后,搜狗的企業發展戰略仍落后于時代。反映在財務報告上,從2015年Q1開始,搜狗營收同比增長率一路下滑,直到2016年Q3跌至2%,說明搜狗的發展已經陷入停滯期。顯然,搜狗將人工智能視為挽救其應收增長下滑的救命稻草。在2016搜狗聯盟峰會上,王小川說搜狗未來會走人工智能之路。然而,這條路上早已有了谷歌、百度、Facebook、IBM等國內外巨頭,遠落人后的搜狗憑什么與之一較高下?(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