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全國股轉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對未按規定期限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的吉林森東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漯河眾益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實施了強制摘牌。新三板“有進有出”正成為常態。另據媒體報道,截至11月2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已經達到9353家。新三板朝“萬家掛牌公司”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些。
除了森東電力和眾益達,近期還有三家新三板掛牌公司主動向股轉公司提出摘牌申請。根據披露的信息,截至2016年10月31日,北京遠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券商為中信建投證券)、龍泉市佳和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券商為浙商證券)、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券商為中泰證券)等3家公司未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
對此,天星資本研究所副所長王晨表示,退市摘牌制度建設體現了監管層的思路有所轉變。去年監管層的工作重心可能在于盡快做大市場,增加掛牌企業數量;而今年以來,監管層對對掛牌公司和中介機構的監管加強了許多。這表明目前監管層更加注重市場質量,更注重對現有公司的規范管理。
同時,市場容量擴大也是一個因素。“去年這個時候的市場容量是現在一半左右的水平,前年更是只有1000多家。市場規模大了,摘牌公司數量變多,這也在情理之中。”王晨說。
業內多為相關人士也認為,一般一個市場至少有2%-3%的企業是有問題的,9000家企業里至少有2%-3%的企業面臨著退市,或者主動摘牌的問題,很正常。未來新三板市場上退市的企業,從絕對數量上看可能會很多,從相對數量上看是很少的,因為它基數大。
市場上也有人擔心會不會出現大量掛牌企業退市現象。對此,王晨也指出,《征求意見稿》的出臺不會導致大規模摘牌潮的出現。相比于A股和海外市場來說,《征求意見稿》的摘牌標準不算高,也沒有財務方面的要求,只要企業不出現重大違規情形,是基本不會被摘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