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0日,36氪WISE2022 新經濟之王大會順利舉辦。大會上,分眾傳媒(002027)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發表了名為《在不確定的市場,找到確定性的增長》的主題演講,他提及,人口增長的紅利的確已經結束,但人心的紅利正在展開,流量的紅利正在結束,但品牌增長的紅利正在回來,因為品牌的核心就是真正的算準人心,而這也是生意增長的根本。事實上,逆境反而觸發了大家求變,如何共同在一個滯脹的時代尋求確定的增長,江南春覺得,核心是要找到亮點。
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
以下為江南春演講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
(資料圖)
大家好,很高興再次參加36氪WISE大會,在這次會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在不確定的市場中怎么找到確定性的增長”。
實際上在一個經濟周期當中大家都面臨五大增長挑戰。
人口紅利漸漸消失,流量成本高企,線下流量因為疫情的影響腰斬,傳統電商的紅利已經不在,但如果去投入興趣電商,又很難盈利,所以這五大增長挑戰背后,實際上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流量紅利消失我們就失去增長的機遇嗎?如果消費者想你愛你,指定要購買你的話,他今天會找不到你嗎?
所以我覺得問題的本質是流量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流量既流不住量,更留不住人心。什么是真正的算法?我們經常在研究哪些流量算法,怎么找到新平臺的流量算法,實際上你怎么也算不過平臺,真正算準人心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而品牌的核心就是能夠算準人心。
凱度作為全世界最大研究公司,曾做了一個投資營銷回報率分析,發現真正盈利的企業,其70%的銷量來自于品牌指名購買,30%的銷量來自于短期促銷和流量轉化。從資本市場表現角度來說,BrandZ的中國品牌100強,整體增長過去十年甚至增長了246%,而中國的摩根史丹利(002588)指數在過去的十年當中增長了77%。真正的強品牌在投資市場也贏得了更好的回報。
所以品牌是什么,品牌實際上第一就是“破圈”,擴大人群的覆蓋,建立起一個社會共識來推動銷量的增長。第二個品牌要“防卷”,能搶占用戶心智形成虹吸效應,別人再跟進你的品類和特性,都會被你虹吸掉,每投一塊錢五毛錢都被你吸掉,同時這就遏制了同質化競爭對手的崛起。
所以今天中國新消費很大程度上都是抓住了新人類、新需求,抓住了新流量紅利,但今天真正的挑戰是新人類、新需求崛起做出了新爆品但卻迅速被模仿,由此價格形成了全新的“內卷”,而新的流量紅利結束之后流量成本大幅上升,吃掉了品牌盈利的利潤。
所以品牌才是真正的“護城河”。它既幫你破圈,產生規模化效應從而降低成本,又幫你防卷,形成品牌心智的“護城河”,這時企業的價值不會被拉下來,在流量市場會形成更好的轉化。
所以在一個媒體越來越粉塵化的時代,怎么成為一個破圈、主流的品牌呢?整個中國市場最重要的就是電視、電梯、互聯網三大媒體,電視的優勢是受眾最廣,城市下沉,強背書,但老齡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從視頻角度來說,有7億月活用戶,但一半以上會購買會員,買會員去廣告,所以必須要賭對頭部的綜藝冠名才能成功。
互聯網是精準流量,是一種渠道,是交易,往往是精準的一對一,但打造品牌很難靠精準的一對一交易,因為品牌是建立社會共識,所以如果我們這一路上只有精準流量分發,實際上無法破圈形成品牌的社會共識。
所以整個互聯網又是如此的碎片化,品牌再多的投入也可能是滄海一粟,因此社交的種草現在變成了草原上種草,實際上互聯網種草的紅利也已結束了,要建立品牌共識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種樹,大家都在草原上種草,種完草已經找不到自己的草在哪了。所以還是要把品牌曝光到耳熟能詳,種完了樹之后再種草才能被有效看見。
BrandZ全球總裁王幸講了一個方法,這些成功的品牌,他們的傳播簡單來說,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種草都是線上,線下則是寫字樓住宅樓商場,線上線下(300959)的共振是品牌傳播最有效的范式。
分眾電梯媒體在全中國250萬的終端覆蓋主流消費的生活、工作場景如住宅樓、寫字樓、商場、影院,每天有4億人群在反復路過,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在這個過程中電梯廣告已成為第二大媒體,它從記憶角度來說反而是記憶度和購買驅動第一的媒體。
分眾可以助推品牌的增長,也跟大家分享,實際上品牌增長的核心邏輯來自于四個方向:
第一,新品破圈。實際上妙可藍多(600882)最早是做牛奶的公司,它首先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機會。在牛奶領域,中國企業蒙牛、伊利非常強大,但是在奶酪賽道,只有像百吉福這樣的國際品牌在。這個時候你有一個高成長的機會賽道,同時競爭不那么強勁,所以這時候它在分眾進行全國引爆后,妙可藍多第一年從1.7億跑到了5億,第二年從5億跑到了15億,第三年從15億跑到了44.5億,4年增長近30倍。高增長下,妙可藍多持續推出新品,除奶酪棒還推出奶酪片,搶占了早餐的場景。只用一個季度的分眾引爆,市場份額從12%,上漲到了25%,現在已經跑到了30%、40%。
第二,場景觸發。場景是在一個消費滯脹的時代,需要開創場景去激發購買欲望,來推動商業的增量。哈佛有個最重要的理論叫做Job to be done,這個理論的核心是場景才是需求,開創場景才有增長。因為人們不需要產品本身,他需要的是這個產品所能解決的場景問題,以及場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義。什么是場景呢?實際上是讓人積極參與和主動投入的理由,它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是觸發消費的核心動因。
非常多的特定的場景會喚醒很多消費欲望,比如說過年過節農夫山泉就會好水旺財,它會推出生肖水,金雞水、金狗水、金猴水,推出了高端版本的水,因為好水旺財。比如小罐茶,它會推出中秋禮小罐茶。我們可以看到花西子在520的時候推出了一鎖定情,永結同心,如果不給女朋友送一把帶鎖的唇膏,你就不想鎖定她。西貝是“家有寶貝就吃西貝”,凡是帶著小朋友出去,你就條件反射想到要吃西貝。這個“麻辣鮮香”絕味鴨脖,大家都耳熟能詳,如果再說麻辣鮮香的話不一定能刺激消費。分眾曾在寫字樓上了一個廣告叫“沒有絕味加什么班”?到公寓樓看到一個廣告叫“沒有絕味追什么劇”?世界杯絕味鴨脖可能會告訴大家,“看球吃絕味,絕對才夠味”。這就是一個場景的觸發,觸發了全新的場景才會有全新的銷量。
再比如4年之前的世界杯,分眾做了一個華帝的廣告,叫“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引發了近10億的銷售,所以我相信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特定的場景喚醒能夠激發潛在的欲望,創造更多商業增量。
第三,渠道要形成有效的助攻。線上渠道如何助攻呢?你可以發現線上渠道要進行品效協同,才能幫助突破銷量的瓶頸。我們以Ulike為代表,它進行品牌的引爆、線上二次追投后,過去幾年實現4倍的增長,市場份額從30%漲到70%,在行業遙遙領先。大家也可以看到,Ulike作為脫毛儀的主流品牌,實際在銷售額10億時曾進入瓶頸期,此后它強化“從釣魚到養魚”,因為大家都在釣魚,如果只有效果廣告沒有品牌的話,釣魚很累,而到養魚的時候有品牌,教育培養了用戶再釣魚,再到效果廣告上釣魚,就會變得易如反掌。所以Ulike銷售額到10億時,聯手分眾進行了引爆破圈,在引爆破圈的2021年高歌猛進,跟之前相比,它在女王節實現了3.4億的銷售額,前面幾年是2點幾億,而在“618”實現了4.62億高速的增長,突破前期銷售的瓶頸。
分眾投放了之后,這個數據可以回流到天貓,沉淀成它的數字資產,它可以在A人群當中看見誰看過分眾的廣告,可以繼續運營從A(品牌認知人群)到I(品牌興趣人群)、P(品牌購買人群),再到L(品牌忠誠人群)。而二次追投之后,它可以繼續運營這些人群,形成有效的銷售閉環。
這幾年間,Ulike銷售額實現了暴增。2021年他們的銷量在10億左右,2021年分眾獨家引爆后它的GMV上到了25億,2022年分眾持續引爆之后,1到11月份它已經形成了40幾億的銷量,2年銷量提升了4倍。
線下渠道也有很多助攻的機會,因為有更多近場的引流。舉個例子說英氏輔食,投放分眾幫助終端消費引流,然后一路超越了所有國際競品,成為行業第一。
分眾可以進行精準的選擇,既可以圍繞你的店面選擇,也可以在店面周邊的社區里尋找目標潛客最多的人群,有了這些精準挑樓之后,分眾又圍繞其母嬰店的終端進行有效保留,同時跟門店換量。因為你的廣告打了之后落款是這個門店,門店就會給你更多的排面,而排面大了銷售額自然會擴大。
所以我們覺得這就形成了不僅教育C端,而且撬動B端的資源,實際上B端和C端聯手,銷售額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今年大家可以看到,它突破了兩大國際品牌,成為了中國輔食的第一品牌。中國輔食行業其實這一年整體大概跌了9%,但這家公司實現了百分之幾十的逆勢增長。
第四,社會共振。比如小罐茶,在線下投放分眾引發線上話題,然后引爆中秋這個節點,促成有效的熱銷。整個線上分眾廣告,小罐茶只說這一路很長,要感謝的人很多,中秋至小罐茶。在這次促銷當中,在一盒茶里面放了一張卡片,這個卡片上寫了一句話:“記在心里的名字,感謝誰誰誰?!?,整個廣告一個小時,全天包屏,一個小時長版本的廣告,是一個人寫了很多卡,寄給他的貴人,所以這個感恩的心態形成了社會上的熱點。
這顯然是一個非?!皟染怼钡臅r代,沒有最多只有更多,人、貨、場都在“內卷”。但是逆境當中反而觸發大家更多求變,如何共同在一個滯脹的時代尋求確定的增長,核心是要找到亮點。無論是新品的引爆還是場景的創新,還是渠道的助攻,還是線上線下內容的共振,必須找到亮點,因為這個世界不進則退。
寒冬終會過去,率先發力者一定會迎來更多市場,現在正是打造品牌發力向前沖好的機會,因為危機和寒冬會清掃市場,競爭對手會進攻乏力,而傳播環境噪音在不斷地降低。所以我覺得2022年顯然品牌營銷給我們帶來更多思考,人口增長的紅利的確已經結束,但人心的紅利正在展開,流浪的紅利正在結束,但品牌增長的紅利正在回來。
我覺得一個企業的成功要靠自己的雄心和定力,實際上一個品牌真正是不是篤定,來自于是不是持續做品牌所帶來的差異化的價值,和品牌傳播所帶來的心智復利。因為管理從來不是管理結果,而是管理因果,管對了因結果自然是對的。
標簽: 在不確定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