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電子網上市申報業績十分靚麗,2021年營收爆發式上漲超300%,而2022年卻又迅速回落。業績如此波動,深圳華強(000062)到底有沒有為成功分拆電子網上市配合做業績?隨著分拆標的電子網的招股書詳細披露,暴露了深圳華強實控人資金隱秘的角落,即巨額的個人資金流水超8億元。此外,深圳華強一邊將巨額資金存入實控人財務公司,一邊又較高成本向銀行貸款,投資者需警惕上市公司資金被實控人掏空風險。
(資料圖片)
近日,深圳華強公告其分拆標的電子網2022年全年業績。去年年底電子網于創業板IPO申請獲審核通過,深圳華強似乎離成功分拆上市又更近了一步。
公告顯示,電子網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39億元,同比增長21.45%-24.6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4億元-2.84億元,同比下降3.30%-10.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億元-2.8億元,同比增長1.70%-9.53%。
頗為詭異的是,電子網申報上市前夕,2021年業績出現爆發式上漲,漲幅超300%,而2022年卻又迅速回落。業績如此波動,深圳華強到底有沒有為成功分拆電子網上市配合做業績?隨著分拆標的電子網的招股書詳細披露,暴露了深圳華強實控人資金隱秘的角落,即巨額的個人資金流水超8億元。此外,深圳華強一邊將巨額資金存入實控人財務公司,一邊又較高成本向銀行貸款,投資者需警惕上市公司資金被實控人掏空風險。
為分拆電子網上市配合做業績?
2021年3月10日,深圳華強公告,公司擬將控股子公司華強電子網集團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華強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為深圳華強的控股股東,梁光偉控制華強集團股權比例為92.88%,進而通過華強集團控制深圳華強,為深圳華強實控人。本次分拆后,深圳華強仍將保持對電子網的控制權。
深圳華強旗下擁有三大業務板塊,“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電子實體市場和其他物業經營”及“電子元器件產業互聯網B2B綜合服務”。
我們發現,電子網在分拆上市申報的近期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電子網營業收入由2019年-27.52%增長至2021年的347.63%;營收規模也由5.22億元大幅增長至31.29億元。對于創業板上市,無論是監管還是投資者,成長性是擬上市標的重要考量之一。如果僅從業績增勢看,電子網似乎成長性十足。
然而,電子網這種大幅上市業績背后或離不開深圳華強的“庇護”。
首先,從客戶重疊上看,分拆標的與深圳華強出現較大比例重合。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華強電子網與深圳華強重疊客戶數量分別為187個、212個、299個、240個,重疊客戶收入占華強電子網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8.19% 、 19.43% 、 19.88% 、14.27%。
其次,從大客戶銷售額變動看,2021年客戶銷售金額大幅變動。此外,深圳華強的分銷客戶變為分拆電子板塊大客戶。
數據顯示,電子網2021年大客戶比亞迪(002594)、緯創資通、歌爾股份(002241)等大幅增長,以上三大客戶由2020年近2000萬元暴漲至2021年的3.4億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比亞迪、歌爾股份全年銷售收入2.22 億元,其第三、四季度銷售收入占比達到了 95%以上。具體如下圖:
來源:公告
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歌爾股份2020年屬于分銷板塊業務客戶,而分銷業務屬于深圳華強主業,2021年歌爾股份竟變為電子網全球采購服務大客戶。是否存在母公司商業讓渡等一系列疑問,在上市審核期間被反復問詢。
深圳華強大存大貸 電子網招股書暴露實控人等超8億資金流水
根據電子網第二輪問詢發現,報告期內,實控人梁光偉支出8筆共1895.43萬元用于購買高端收藏品和飾品。此外,梁光偉還借錢給同事買房裝修、經營茶莊業務等,共借出3352.51萬元。梁光偉還給家庭成員轉款2655萬元,用于購買理財產品和贍養支出等。三年半總流水達7902.94萬元。
與此同時,電子網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梁光偉及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大額資金流水為8.1億元,其中包括買賣股票及理財產品5.81億元、親友往來1.93億元、日常消費3424.81萬元和104.7萬元的工資、獎金及報銷。
來源:公告
實控人如此高額的資金流水是否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上市公司深圳華強呈現出大存大貸的特征值得投資者高度警惕。
上市公司深圳華強將較大資金存入實控人控制的財務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深圳華強與財務公司的資金往來呈現出“高存低貸“的特征。
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存入財務公司的資金發生額超過82億元,而上市公司深圳華強貸款發生額僅為5億元。
來源:公告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華強及下屬子公司在財務公司存款余額為9.58億元,貸款余額為0元,產生利息收入1,713.66萬元,利息支出107.48萬元;在財務公司貼現票據10,040.53萬元,產生貼現費用91.71萬元;通過以財務公司為主辦企業設立的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調撥使用資金的凈流出境內的金額為4.1億元(由公司境內子公司調撥給公司境外子公司)。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深圳華強一邊向財務公司存款,一邊又像銀行貸款。2021年,深圳華強僅短期債務就高達52億元,2022年三季報末超36億元。
這種資金結構安排是否合理呢?對于這種是否可能出現資金占用我們或很難判斷,但是我們在《財務公司隱秘的角落:東旭系、億利系等上市公司淪為集團融資工具?》提出,當出現以下三大信號需要值得警惕:其一,警惕那些“高存低貸”型公司;其二,關注存貸利率合理性;其三,母弱子強尤其值得警惕。
對于深圳華強與財務公司資金往來,已經出現高存低貸特征。而對于利率合理性上,我們根據電子網招股書發現,短期借款等資金成本在4.25%左右,而上市公司深圳華強與財務公司貸款利率則為3.85%,資金利息成本是否公允有待進一步觀察。
來源:公告
最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深圳華強母公司流動性較弱。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其有息債務分別為263.19億元、226.61億元、250.36億元和 273.68億元;其同期母公司凈負債率分別為 83.37%、74.34%、77.71%和 85.07%;流動負債占比分別為 64.43%、64.39%、63.29%和 58.76%,流動負債占比較大,流動負債中以短期借款為主。截至2021 年3月末,發行人受限資產賬面價值 99.31 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 13.97%,占凈資產的比例為 40.33%,主要為銀行長期項目貸款資產抵押。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