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資料圖】
退休3年多,“國元證券(000728)原董事長蔡詠被當地省紀委帶走調查”的消息扔在持續發酵中。
對于此事,國元證券回應稱,有媒體報道國元證券原董事長蔡詠被調查一事,我們不了解情況,蔡詠已退休三年多,此事不會對公司的經營管理造成影響。
13日,國元證券盤中快速下探后企穩。截至14日發稿,國元證券的股價微跌0.9%。
27年證券老兵突然失聯
據公開資料顯示,蔡詠出身金融世家,其祖父曾在揚州經營錢莊,父親則在金融系統工作多年。
1982年,蔡詠從安徽財經大學畢業,在財政金融系留校任教8年后赴美,在安徽省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美國(塞班)分公司任財務經理。
1993年蔡詠回國,加入國元證券的前身之一——安徽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安徽國投”),從事證券業務。2001年9月加入剛剛組建成立的國元證券,歷任總裁、董事長。
他在國元證券的27年,把國元證券從一家地方性的券商打造成一家全國性的上市券商。
據券商中國此前的報道,1987年至今,蔡詠先后參加了深圳大學、荷蘭鹿特丹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美國賓大沃頓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及監管機構的職業教育,被業界稱為最勤奮和最愛學習的券商高管之一。
他先后還著有《實踐的眼睛-證券公司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國資本市場專題研究》、《國際會計》、《會計原理的學與教》等多項專著,在國家、省級刊物雜志上發表專業論文50余篇。
同時,他還是上交所博士后導師、安徽財經大學客座教授,他的學生如今也早已分散至金融行業及監管系統的各個領域。
退休后蔡詠一直活躍在資本市場,并多次以“全聯并購公會常務副會長”的身份參加社會活動。
據媒體報道,蔡詠最近一次公開場合露面是在2022年12月參加第八屆中國并購基金年會。讓人起疑的是其朋友圈最近一次更新時間為今年2月11日,按照慣例蔡詠每逢周末都在朋友圈推薦一些書單,幾乎沒有一個周末遺忘。
投行“黑馬”剛完成大換屆
蔡詠退休后,他的老搭檔俞仕新接任了董事長的職位。同年,當時公司分管投行業務的副總裁沈和付也提出了辭職。
不過,2022年2月,國元證券原總裁陳新離職,此前離開的副總裁沈和付重回國元證券,并直接走向經營一把手,接替總裁一職。
2022年12月16日,國元證券公布了內部換屆任命,沈和付攜新一屆領導班子亮相。原董事長俞仕新到齡退休,沈和付“一肩挑”董事長和總裁職務。
沈和付由此成為A股上市券商中第6位“一肩挑”董事長、總裁(或總經理)的高管。其他五位高管分別是廣發證券林傳輝、西南證券吳堅、國聯證券(601456)葛小波、中銀證券(601696)寧敏、華安證券(600909)章宏韜,他們都是近兩年被選為董事長。
接著,12月19日,國元證券發布一則人事調整公告,確定了第十屆董事會成員,任期三年。
根據公告,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包括8名非獨立董事、5名獨立董事和1名職工董事。其中,沈和付、許植、胡偉等8人被選舉為非獨董;徐志翰、張本照等5人被選舉為獨董;職工董事由此前的宋淮變為王大慶。
對比今年年初,俞仕新、許斌、周洪、周世虹、周澤將、宋淮等六人退出國元證券董事會行列,新增董事包括沈和付、胡偉、于強、孫先武、郎元鵬、閻焱、王大慶等。
從簡歷來看,沈和付是內部升遷,其此前擔任國元證券法務部主任,后升任為國元證券合規總監、副總裁,接著又任董事、黨委副書記、總裁,直至從俞仕新手中接過國元證券的掌舵權。
更早之前,沈和付曾在中國安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工作,擔任該公司法律部科員、總經辦經理助理,后進入安徽省信托投資公司工作,在法律顧問室任副主任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任職國元證券期間,沈和付積累了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和企業投融資工作經驗,包括成功主持企業IPO、再融資、并購重組83家,領導承做擬上市公司等項目350余家、企業債券發行52家、新三板掛牌139家、新三板企業融資54家,合計融資總額980億元。
這些上市融資項目中,包括以江淮汽車(600418)、安徽水利、銅陵有色(000630)、設計總院(603357)、淮北礦業(600985)、寶馬合并為代表的安徽國企混改六種模式,使安徽省屬國企混改走在全國前列;以同慶樓(605108)為代表的餐飲企業上市,突破了11年來餐飲企業不能上市的禁區;以安科生物(300009)、創業慧康(300451)、歐普康視(300595)為代表的十倍創業板牛股;以科大國盾、科大訊飛(002230)、科大智能(300222)、科大國創(300520)為代表的院校科創型上市公司,助力中國經濟向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等等。這些項目展現了國元證券在區域投行業務的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
沈和付擔任國元證券總裁的第一年,國元證券更是成為了上市券商中的投行“黑馬”。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國元證券實現了投行業務凈收入6.32億元,同比大增82.23%。
同時根據2022年業績快報,截至2022年末,國元證券總資產比年初增長14.09%,這意味著其總資產超過1300億元。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