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康殷
農業巨頭先正達5月18日官宣改道上交所主板重啟IPO后,5月19日其主板上市申請即獲得上交所受理。
(相關資料圖)
上交所網站顯示,先正達在上交所主板IPO申請獲受理。先正達擬募資65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尖端農業科技研發、生產資產的擴展升級和維護、全球并購項目及償還長期債務等。值得注意的是,先正達改道主板IPO后,募資金額和募資項目與科創板IPO招股書內容相同。
先正達2019年注冊于上海,主要由瑞士先正達、安道麥及中化集團農業業務組成,基于超過250年的傳承,目前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產品的研發生產,并從事現代農業服務。
2017年,中國化工集團斥資430億美元收購了瑞士先正達,創造了中企海外單筆收購金額的紀錄。2020年,中國化工集團與中國中化集團的農化板塊開始重組,一家名為中農科技的公司裝下了“兩化”旗下農業板塊的主要資產,隨后更名為先正達集團有限公司,這也就是如今的先正達集團,原瑞士先正達成為現在先正達集團的組成部分。
2021年先正達在全球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三、在數字農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在中國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一、作物營養行業排名第一,是中國現代農業服務行業的領導者。
業績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先正達營業收入分別為1587.79億元、1817.51億元、2248.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5.39億元、42.84億元、78.64億元。
對比同業公司,科迪華2022年收入為175億美元,拜耳下屬拜耳作物科學2022年收入為268億美元,巴斯夫下屬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板塊2022年收入為109億美元;先正達2022年收入約合334億美元,在全球農業科技龍頭公司中位居領先地位,業務規模大。
本次IPO,先正達擬募資650億元,其中130億元計劃投入尖端農業科技研發的費用和儲備,39億元用于生產資產的擴展、升級和維護以及其他資本支出,78億元用于擴展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AP),208億元用于全球并購項目,剩余195億元用于償還長期債務。
先正達將利用此次募集資金結合自身研發能力和技術資源,提升先正達在中國農業市場研發、生產及農業服務等領域的競爭力。
從A股IPO歷史看,2010年7月登陸A股的農業銀行(601288),首發募資685億元,是迄今為止A股史上最大金額IPO,如果先正達最終募資650億元,將成為2010年農業銀行上市以來A股最大IPO。
回顧先正達A股上市歷程,公司原計劃在科創板IPO,募資650億元,但今年3月科創板上會前夕取消審議。隨后先正達選擇改道滬市主板IPO。5月18日,先正達在公司官網聲明,表示已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并同時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
先正達在聲明中表示,今年2月,滬深主板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板塊定位更加清晰。主板定位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公司認為,作為全球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先正達更適合在全面注冊制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時將有助于接觸到更多元的投資者,也對公司長期價值有利。
行業人士認為,先正達借助資本力量可以持續開發更多新技術和新服務,有望促進我國農業創新發展和現代化轉型,推動我國農業更全面地參與國際競爭。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