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通過民歌、舞獅、昆笛等多種表演形式,展現傳統文化之美、演繹民俗風情,為群眾帶來一場夏夜文藝盛宴。昨晚,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昆山宣傳展示月暨周市鎮第十二屆野馬渡民俗文化節活動啟幕。在充滿煙火氣的“多彩非遺 活力蔚洲”集市上,當地群眾還可品嘗特色小吃,還可盡情體驗傳統民俗藝術的制作樂趣。
多年來,昆山始終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主辦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建造戲曲博物館,成立全省首個縣級戲曲基金會,開展非遺進景區、進商圈、進鄉村和“昆曲之城”主題深度游等多樣文化活動,推進非遺項目活態傳承。目前,昆山擁有各級非遺項目42項,各級非遺傳承人47名。
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周市鎮野馬渡民俗文化節已累計舉辦12年,每年吸引數千人參與。文化節借助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內容,集中展示周市乃至江南地區民間民俗文化的群眾性民俗文化,成為一次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保護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別行動。
周市舞獅是周市鎮一張“文化名片”,被昆山市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周市鎮還被命名為“江蘇省舞獅之鄉”。活動中,周市舞獅IP形象發布,將應用于宣傳解說、線上推廣、線下活動等多種場景,進一步提升周市舞獅文化影響力。
“未來,周市鎮將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月活動為契機,挖掘好、宣傳好本地的特色文化,以文塑旅、以文興業、以文聚力,讓文化‘活起來’,著力把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力量’。”周市鎮鎮長候選人陳強說。
昆山市副市長單杰在致辭中表示,昆山始終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堅持“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理念,將非遺融入市民生活,培育非遺亮點品牌,活用非遺文化,以非遺文化為媒,促進合作交流,讓非遺向新而生,讓人民齊奔美好生活。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