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埃安積極布局電池自供,旗下因湃電池計劃在一年內完成廠房交付,并在2025年達到36GWh的產能。
12月11日,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動工建設,廣州市委書記林克慶、廣汽集團(601238)董事長曾慶洪、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因湃電池總經理許俊海等出席了動工活動。
因湃電池由由廣汽埃安、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并由廣汽埃安控股,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109億元,占地約666畝,據稱是廣州市最大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項目,將填補廣州市研產一體化電池產業的空白。
【資料圖】
因湃電池的啟動速度可謂迅猛。10月27日,因湃電池正式注冊成立;不到兩個月即開始動工;工廠預計在2023年10月實現廠房交付,2024年3月前完成首期6GWh量產線導入,2025年底完成所有36GWh產線導入,屆時可滿足60萬輛車的裝機需求,年產值將超過210億。
廣汽集團還表示,通過進一步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及周邊配套,因湃電池工廠可為地區產業集群帶來超1.5萬的就業崗位,新增產值超1800億元。
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而因湃電池也主要為實現電池自供而誕生。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約40%,也是整車性能的關鍵,在電池原材料價格飛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車企謀求把握關鍵部件話語權。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曾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埃安第一步要實現內部供給,暫時不會考慮外供。
今年以來,廣汽埃安銷量增長迅速,11月銷量達28765輛,同比增長91%;1-11月累計交付輛已經超過24萬輛,相比去年全年銷量已經翻倍。從上述因湃電池的產能規劃來看,廣汽埃安的年銷量目標還要再翻倍。
除了廣汽埃安之外,特斯拉、大眾、廣汽集團、蔚來等車企都有自研自產電池的相關計劃,比亞迪(002594)更是實現了新能源車零部件的高度自供。
行業內對車企自供電池的評價不一。一種觀點認為這是處于供應鏈安全的考量,車企必須把關鍵零部件把握在自己手中,前提是銷量達到一定規模才具有成本優勢;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產業鏈最終仍將走向專業分工,車企自供電池可能缺乏人才、技能等優勢。
目前動力電池廠商供應電池仍是主流,國內由寧德時代(300750)占據近半的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電池廠幾乎已經瓜分整個動力電池市場。在近期舉辦的2022電車人大會上,軒元資本王榮進表示,將來獨立電池廠的數量還要減少,集中度仍將提高,車企自供比例可能達到30%-40%。同一活動上,動力電池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給出的數字更為激進,他認為整車廠可能控制50%-60%的電池供應。
隨著車企向上游布局的趨勢繼續發展,動力電池廠商也需要具備應對策略。電車人創始人馬前程曾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動力電池廠有兩種應對方式,一種是選擇一家優秀的車企結盟,但不是像近兩年這樣互相試探,僅僅停留在共建電池廠等層面,而是要真正有一些股權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另一種則是扶持有潛力的新車企,甚至自己下場造車,如果能掌控一家車企,電池企業可以打通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最大化利用電池的價值。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