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少長沙市民來說,去哪家店能花掉步步高(002251)超市的購物卡成為共同的疑問。
(資料圖片)
最近,在廣東工作的方雯回到了長沙老家,她對表示:“由于之前人在外地,一直沒時間用掉購物卡的余額,然而回來之后發現,步步高門店要么倒閉了,要么不補貨了,但卡里還剩1000多元。”
與方雯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長沙的步步高門店哪家還能買東西”“步步高購物卡便宜出”“步步高超市怎么了”等帖子見諸社交平臺。
處于爭議漩渦中的步步高則正面臨控制權變更風波。1月9日,湖南本土龍頭超市步步高(002251.SZ)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步步高集團正在籌劃股份轉讓及表決委托權事宜,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
1月15日晚間,步步高正式公告稱,步步高集團將所持上市公司86,390,395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以協議轉讓方式轉讓給湘潭產投投資,轉讓價款合計約5.18億元,折合每股轉讓價格為5.995元,較1月9日停牌前6.66元/股折價約10%。
同時,步步高集團將放棄其剩余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215,850,738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4.99%)對應的表決權。權益變動完成后,湘潭產投投資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湘潭市國資委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日,步步高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虧損13億元-19.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84億元。
同樣艱難行進的區域型商超還有人人樂(002336)(002336.SZ)和中百集團(000759)(000759.SZ)等,前者深耕深圳市場,后者為湖北龍頭企業。1月12日,人人樂發布股份轉讓進展公告,稱已經收到首期股份轉讓款,在本次要約收購完成后,曲江文投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人人樂60.43%的股份,進一步加強對人人樂的控制權。
致電人人樂證券部咨詢未來經營事項,對方稱由于要約收購正在進行中,所以暫時不方便作出任何回應。中百集團則遭遇第二大股東永輝超市(601933)多次減持,并于2022年下半年關閉數家賣場。
擺空箱子撐門面,多家門店暫停營業
步步高超市的困境早在2022年5月已經顯露,彼時“步步高資金鏈斷裂”“步步高倒閉”等言論在社交平臺頻繁出現,步步高更一度出現搶購潮,晚上9點消耗購物卡余額的消費者摩肩接踵。6月2日,步步高官方回應,破產等消息均為謠言,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其集團官網顯示,6月14日,“支持步步高發展簽約儀式”在長沙舉行,會上湖南興湘集團、湖南麓谷發展集團分別與步步高簽訂意向協議,將向它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20億元。
但這似乎并未解決步步高的困難。12月,步步高發布公告稱,超市業態自第四季度起通過關停并轉從四川市場全面退出,大幅收縮江西市場,并關停湖南、廣西的低效門店。
在湖南的趙欣告訴,步步高讓她第一次見識到了超市擺空箱子“撐門面”的做法,“去超市想買點飲品給孩子,結果拿起一箱是空的,一個個推過去發現都是空的,工作人員,說一箱都沒有了,擺放的都是空箱子。”
根據消費者反映,到2022年底時,多家步步高門店暫停營業,也有消費者親眼目睹門店拆除,其他尚在營業的門店亦出現不少貨架空置的情況。
抖音平臺上流傳著多個供應商組隊向步步高討要貨款的視頻,下方評論區亦出現“我們都有幾十萬貨款沒回”“2021年9月的貨款都沒回”等評論。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年底是供應商集中收款的階段,所以會比較集中出現這類事件。”就此數次致電步步高董秘,均無人接聽。
步步高集團始創于1995年,總部位于湖南長沙,2008年6月旗下超市業態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民營超市第一股”,集團擁有超市、百貨、便利店等不同業態近700家門店。
2018年左右,步步高超市大筆資金開始流向房地產行業,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賬面金額高達150.71億元。但其業績表現卻并不理想,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6.38億元、132.56億元和79.58億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20.47%、15.23%和24.0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元、-1.84億元和0.18億元,同比下降35.35%、264.82%和90.10%。
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對分析:“當企業自身感受到大賣場業態瓶頸時,會開始往第三方業務去發展,步步高也因此進入商業地產行業。商業地產資金沉淀極強,變現難,零售企業有類金融屬性并不足以支撐規模化商業地產發展。零售企業進入商業地產會出現資金錯配,無法及時回款,供應商只能選擇撤場,這也是步步高面臨的問題之一。”
持續虧損,區域型商超普遍“下坡”
與步步高一樣遭遇困境的區域型超市不在少數,在享受了21世紀前15年的大賣場發展紅利后,它們或大量關店,或賣身國資,或永久停業。
2021年8月,重慶本土超市重客隆停業閉店,官方回應稱因數年來經營持續虧損、債務負擔沉重,決定關閉所有零售經營網點。該連鎖超市成立于2004年,巔峰時期在重慶各大區縣的門店達到142家。
2022年9月以來,湖北本土超市中百集團遭遇公司第二大股東永輝系2013年來首次減持。此后數月內,永輝系多次減持中百股票,截至今年1月3日,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至9.85%,累計減持超過20%,堪稱“清倉式”減持。
根據中百集團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31.29億元、123.31億元和92.11億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5.56%、6.08%和1.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43億元、-0.22億元和-1.16億元,同比增長323.01%、-152.13%和-369.71%。
當下,中百集團正在通過換帥和關閉虧損門店艱難求生,其公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公司關閉湖北境內5家虧損的大賣場,并于3年內二度更換董事長。
深圳起家的人人樂亦持續多年虧損,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121.17億元持續下降至2021年的50.96億元,縮減過半;年度凈虧損4.61億元擴大至虧損8.57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30.41億元,同比下降22.04%;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虧損4.16億元,同比上年同期有所縮窄。與此同時,2021年,人人樂關閉門店37家。
早在2019年,人人樂就開始籌劃“賣身”事宜,同年7月,公司發布公告,西安國資企業曲江文投合計擁有上市公司42.86%的表決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近期,曲江文投對人人樂發起要約收購,收購完成后,將擁有它超60%的股權。
“早期大賣場能夠迅速跑出來是因為這個區域有適應大賣場的土壤,但到了現在,適配性發生了改變,在一二線城市更多是由倉儲會員超市來引領,也更加匹配中產消費。”王國平分析道。
同時,他也強調,區域型賣場想要煥發活力,一方面可以選擇提升商品力,發展倉儲會員店,該業態在一二線市場的適配性是最高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針對低端市場做折扣體系,“這基本是這幾年沖得最快的企業的兩種模式。”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