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貝克制藥主要業務正從“抗乙肝制劑”轉向“抗艾滋制劑”。
記者 魏笑 深圳報道 近日,安徽貝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克制藥”)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計劃募資14.2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貝克制藥是一家專注于治療艾滋病、乙肝、新冠等抗病毒藥物領域的化學藥物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貝克制藥主要業務正從“抗乙肝制劑”轉向“抗艾滋制劑”。在乙肝藥物板塊,其近年來受到集采影響較大;在抗艾滋制劑板塊,其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2019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貝克制藥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5.18億元、3.75億元、5.46億元、1.87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891.02萬元、1657.86萬元、7926.59萬元、-1541.43萬元。
乙肝藥物未中標集采
在乙肝藥物領域,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相關數據,受藥品集采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治療慢性乙肝的核苷類似物藥物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11.0億元下降至2020年的78.3億元。預計自2025年以后,隨著診斷率的進一步提升,以及更多創新型乙型肝炎病毒藥物陸續上市,市場將開始增長。
目前乙肝主要治療藥物均由國外廠商研發,如百時美施貴寶的恩替卡韋、吉利德的替諾福韋和丙酚替諾福韋、葛蘭素史克的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酯、諾華的替比夫定。國內相關藥物以仿制藥為主,競爭公司較多。
貝克制藥已獲批乙肝相關藥物共3個,分別為恩替卡韋分散片(0.5mg),替諾福韋片(0.3g)和拉米夫定片(0.1g)。《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推薦初治患者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核苷(酸)類藥物為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其乙肝產品已覆蓋市場主要藥物。
該業務近年來受到集采的影響較大。“公司乙肝藥物產品目前未中標集采,收入主要來源于自主渠道,若國家進一步擴大集采藥物比例,將使公司乙肝藥物產品在終端市場中銷售受到影響,業績存在一定程度下滑風險。”貝克制藥表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中國治療慢性乙肝的核苷類似藥物市場規模為78.30億元,貝克制藥當年乙肝藥物銷售金額分別為1.34億元,占比1.71%。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貝克制藥從以“抗乙肝制劑”為主,轉向了“抗艾滋制劑”為主。在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抗乙肝制劑占收入的總比分別為62.21%、37.55%、21.12%、25.52%,呈現逐步下降趨勢;抗艾滋制劑占收入的總比分別為19.33%、28.14%、68.56%和55.62%,呈現逐漸上升趨勢。
凈利潤增長或得益于政府補助
根據公開報告顯示,我國抗HIV病毒藥物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0.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96%;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9.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為提升艾滋病治療率,我國于2003年出臺免費贈藥政策,長期低價集中采購也使得國內艾滋病藥物技術發展及市場規模相對落后。
目前中國自主創新藥物獲批上市的僅3款,分別為南京前沿生物的艾博衛泰、艾迪藥業的艾邦德和河南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國內艾滋病治療藥物以進口藥和國產仿制藥為主。
招股書顯示,在抗艾滋制劑方面,貝克制藥目前獲批的藥物有10種,均被列入世衛組織艾滋病治療指南一線治療方案和中國艾滋病免費治療手冊;在審艾滋類產品3個;此外,其還布局了6款仿制藥研發,以及5款創新藥研發。
其抗艾滋制劑產品銷售收入主要來源于國家疾控中心統一招標采購。2019年至2021年,貝克制藥的艾滋病相關制劑產品中標金額占中國疾控中心艾滋病項目采購總金額比例分別為10.62%、33.01%和7.89%,2021年中標金額占比下降主要原因為發行人依非韋倫片(0.6g)因原料藥車間自動化升級改造導致當年未投標。
2019年至2021年,貝克制藥營業收入分別為5.18億元、3.75億元和5.46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09億元、0.17億元和0.7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其核心業務-艾滋病相關制劑產品中標比例為7.89%,不到2020年中標比例的四分之一,然而其凈利潤卻有0.79億元,是2020年的四倍多。在營收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其主要原因得益于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
報告期內,貝克制藥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為115.33萬元、794.49萬元、1245.21萬元、161.60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234.60萬元、10912.77萬元、4233.82萬元、1456.33萬元,報告期各期末,遞延收益中政府補助余額分別為1074.75萬元、1199.10萬元、2077.54萬元、2506.93萬元。
招股書顯示,貝克制藥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超過2.4億元,“若公司在未來一定期間未能消除累計虧損,短期來看公司可能無法向股東現金分紅,長期來看公司研發投入、業務拓展等各項經營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抗“艾”制劑創新不足
貝克制藥獲批藥物同樣以仿制藥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仿制藥市場競爭激烈,除貝克制藥外,布局企業還包括迪賽諾、成都倍特、齊魯制藥、東北藥業等近四十家,占據我國大部分市場。
貝克制藥提示,艾滋病藥物未能中標國家疾控中心采購的風險。如果未來相關產品不能中標或中標金額波動,則營業收入及經營業績存在下降或波動風險。
目前臨床上大多采用“雞尾酒療法”,即將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藥物聯合使用,每一種藥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理或針對HIV病毒復制周期中的不同環節,從而避免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但該療法也存在用藥不便利等弊端。
未來創新長效抗艾藥物或是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抗艾藥企前沿生物(688211.SH)推出的長效抗艾藥物“艾可寧”于2018年獲批上市。艾可寧每周給藥一次,是目前國內唯一不需每日給藥的抗HIV病毒藥物,在患者依從性、安全性及治療費用等方面也領先國內外同類藥物。
受核心產品艾可寧影響,前沿生物業績迅速提升。2022年,前沿生物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8,200萬元到8,50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100%。前沿生物也對艾可力未來銷售前景寄予較高預期,據2021年披露的股權激勵目標,2021年至2023年,分別要實現營收不低于8000萬元、3億元和10億元。
此外,在研發投入方面,2019年至2021年,貝克制藥研發費用分別為3952.01萬元、4738.01萬元、5563.36萬元,僅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3%、12.62%、10.19%;而前沿生物同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9.50%、297.05%、424.93%,相差甚遠。
招股書顯示,貝克制藥對旗下包括PMDTA、PMDTT等5款預計開發成低劑量低毒性的長效抗艾滋病藥品的研發尚處于臨床前研究。
標簽: 創新能力
Copyright @ 2001-2013 techcloudconcep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